
福建莆田市荔城区黄石镇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测验题.doc
11页福建莆田市荔城区黄石镇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测验题9 / 11———————————————————————————————— 作者:———————————————————————————————— 日期: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016-2017学年度莆田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次月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读下图,据史书记载,大运河开通后,洛阳城店铺云集,商业繁荣哪一序号表示洛阳城的位置A.①B.②C.③D.④2.隋朝是一个短暂的朝代,又是一个重要的朝代,其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方面成就斐然,对中国历史有很多重要的贡献,下列各项不属于其贡献的是A.开通了大运河B.雕版印制《金刚经》C.创立了科举制D.重新统一了中国3.假如你是一位唐朝的读书人,从江南的余杭(今杭州)经水路赴洛阳赶考一定要经过下列哪一段运河( ) A.永济渠B.通惠河C.通济渠D.广通渠4.“各部门之间既分工合作,集思广益,提高效率,又互相牵制,加强了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
这段话评论的是下面哪一制度?A.三省六部制B.科举制C.郡县制D.行省制5.下列各项不属于秦、隋两个朝代相似之处的是A.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实现了统一B.都修筑过长城C.都创设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行政机构D.都因暴政而灭亡6.有人曾作诗称赞唐太宗:“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诗中的“长策”是指A.完善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一步B.医治战争创伤,实行休养生息C.善用小恩小惠,骗取百姓服务到白头D.处理好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使其首领乐为己用7.唐朝的“开放”是全面的开放,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下列能说明唐朝选官制度开放的是A.接待遣唐使B.统治者都善于纳谏C.实行科举制D.长安是座国际大都市8.“开元初,四方丰稔,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丁壮之夫,不识兵器这段史料可以用于研究下列哪位皇帝在位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A.隋炀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9.唐太宗时期最著名的谏臣,被唐太宗称为“镜子”的是A.长孙无忌B.房玄龄C.杜如晦D.魏征10.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推行开明务实的政策,贞观年间出现“贞观之治”有关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A.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务B.唐太宗重视纳谏,善于用人,提高行政效能C.轻徭薄赋,一定程度上保证农时D.提拔姚崇、宋璟等一批有才干的人11.“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库俱丰实这首诗描写的繁荣景象应出现在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期A.唐玄宗B.唐太宗C.武则天D.隋文帝12.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A.契丹萧太后B.慈禧太后C.武则天D.吕后13.如果你穿越时空,回到唐朝,下列哪一情景不可能看到和听到( )A.唐太宗向魏征征询如何处理北方少数民族问题B.开元全盛时,小邑犹藏万家室C.江南地区农民使用曲辕犁耕作D.李白使用“交子”支付酒店老板的酒钱14.西安世园会的会徽取名为“长安花”,取意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反映了当时读书人十年寒窗,终于考取功名的喜悦之情这取意源自我国古代的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D.三省六部制15.唐朝的社会习俗从饮食、服饰到音乐舞蹈都体现的特点是( ) A、封闭保守、狭隘自私 B、胡汉交融、中西贯通 C、盲目模仿、不思进取 D、夜郎自大、唯我独尊16.对科举制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学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B.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C.为高门权贵打开了做官之门D.促进了文学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17.下图是树立与拉萨大昭寺门前的甥舅和盟碑,又称唐蕃会盟碑,它是唐朝民族友好团结的历史见证,这个与唐“和同为一家”的少数民族是今天的A.藏族B.彝族C.维吾尔族D.蒙古族18.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下面内容中表现他这一政策的历史事件是A.玄奘西行B.文成公主入藏C.金城公主入藏D.鉴真东渡19.雄伟壮观的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公主而建。
这位密切了汉蕃关系、受到汉藏两族人民尊敬的唐朝公主是A.文成公主B.蔡文姬C.王昭君D.金城公主20.图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李阳在自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他要为这组图片拟定一个共同的标题最恰当的应是A.祖国统一B.民族团结C.中外交往D.抵抗侵略21.“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文中的“伟大僧人”是指A.张骞B.玄奘C.鉴真D.郑和22.旧金山,纽约人们把华侨、华人集聚的地方称做“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的心目中的地位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A.“文景之治”B.“开元盛世”C.“开皇之治”D.“贞观之治”23.下列是对鉴真和玄奘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A.他们都是唐朝僧人B.他们都在对外交往中作出了重大贡献C.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都是为了向所到国家传播佛学D.他们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24.曾经六次东渡并最终到达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中国僧人是A.玄奘B.鉴真C.晁衡D.戒贤25.朱德曾写下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其中“诗圣”是A.李白B.杜甫C.李商隐D.杜牧26.唐代有一位诗人,被称为“诗风壮浪纵恣,诗情一泻千里,笔势灵活矫健,充满大胆夸张和奇特想象”。
根据描述,这位诗人应该是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孟浩然27.火药的发明与古代的炼丹术有密切关系,唐初有个人第一次把火药的配方记录在《丹经》中,此人是( )A.李春B.孙思邈C.毕昇D.关汉卿28.明代中期,吴承恩所写的《西游记》是我国历史上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其创作的史实依据应当是 )A.《大唐西域记》 B.《封神榜》C.《石头记》 D.《三隧平妖传》29.小军收集了以下几幅图片,其中不属于中外文化交流主题的是( )30.贞观十五年,吐蕃的一位赞普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题中的“赞普”和“公主”指的是( ) A、尺带珠丹和文成公主 B、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C、尺带珠丹和金城公主 D、松赞干布和金城公主二.辨析题:(本题共2题,每小题5分,共10分)31. 唐朝时期为了加强统治,开创了通过身世背景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 32.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活字印刷品是《史记》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题,其中第33题8分,第34题12分,共20分)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8分) 材料一 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材料二 唐太宗看见右图所示的情景时,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三 科第之设,草泽(普通百姓)望之起家,簪绂(世家大族)望之细世 ——王定保《唐摭言》(1) 科举制度最早出现在哪一朝代?(2分)(2)根据材料一,在唐朝占主导地位的科举考试科目是什么?(2分)(3)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科举制度具有什么作用?(4分)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有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学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产生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是这样的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弗郎西斯培根(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分别代表了我国古代的哪三大发明?(6分)(2)在这三大发明中,对文化传播起了直接促进作用的是哪几幅图片反映的发明成就?(4分)(3)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这三大发明有何重大影响2分)四.论述题:(共1题,共10分)35.阅读材料,进行论述唐玄宗李隆基 (712-756) 唐代的中兴君主,睿宗的第三子。
因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明皇英武有才略,开元时期文治武功鼎盛,开创了唐朝的鼎盛之世天宝后,宠爱杨杨玉环,封为贵妃,杨玉环父兄均骤贵,势倾天下及安禄山反,玄宗出奔,至马嵬坡,六军不肯前行,谓杨国忠通于胡人,而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乃令杀国忠六军又不肯前行,谓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于路祠玄宗避难奔蜀,后肃宗即位于灵武,尊为太上皇在位四十三年玄宗喜爱歌舞音乐,曾于梨园教歌舞,所以后世尊其为伶人之祖师爷死后庙号玄宗1)材料中唐玄宗开创了什么治世? (2分)(2) 根据材料提炼一个有关统治者的观点,结合材料及所学的知识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述8分)答案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5 BBCAB 6-10 ACDDD 11-15 ACDCB 16-20 CABAC 21-25 BBCBB 26-30 ABACB二.辨析题:(本题共2题,每小题5分,共10分)31.不正确,隋朝时期为了加强统治,开创了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科举制5分)32.不正确,世界上现存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是唐咸通九年印制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刚经》。
5分)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题,其中第33题8分,第34题12分,共20分)33.(1)隋朝 (2分) (2)进士科(2分)(3)有利于选拔人才,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4分)34.(1)图一:造纸术 图二:雕版印刷术 图三:火药 (6分) (2)图一 图二(4分)(3)促进各国人们之间文化交流与贸易往来,推动知识的传播和增加,促进世界文明的进步,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2分)四.论述题:(共1题,共10分)(1)开元盛世(2分)(2)观点:统治者对国家的发展起推动或阻碍作用言之有理即可)(2分)论述:纵观各个朝代的统治者,如果统治者能够关注民生,发展经济,国家就能长治久安;反之则国家很快就会被推翻言之有理即可)(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