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透析信息技术优质课五个常见现象.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ldj****22
  • 文档编号:31990100
  • 上传时间:2018-02-0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9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透析信息技术优质课五个常见现象贵州省安顺市教科所 肖 娟摘要:在新课程实施中,举办信息技术优质课展评活动,对促进信息技术教师苦练教学基本功、提高教学设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检验教师理解、践行新课程标准的主要手段然而,近年来,在工作中发现,信息技术优质课质量没有得到显著提高笔者通过列举近年来我市信息技术优质课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对当前影响信息技术优质课教学质量的五个常见现象进行分析反思,并在理论学习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工作经验和实际,透析五个常见现象生成的内在原因,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关键词:信息技术;优质课;现象;透析 优质课评选活动是目前非常普遍的教学竞赛和观摩活动组织形式撰写优质课教案,制作优质课课件是一个漫长而辛苦的过程,从孕育构思到漫天搜索资料,再到学校试课、评课,不断的改进、完善,一堂优质课的诞生往往凝聚着授课教师,甚至学校集体智慧的心血笔者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研员,曾多次组织和观摩信息技术优质课,可以看出,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锐意改革,新的教学理念被广泛采用,新的教学手段层出不穷,参加活动的教师在不同程度上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发展然而有时精心设计的信息技术优质课在活动中却很难取得让人满意的效果,如在2008年贵州省信息技术优质课上,面对各地(州、市)精心推选出的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教师和课例,竟然没2有一堂课达到省级一等奖的水平,不得不引起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笔者通过整理近年来积累的部分素材,静心思索,立意在文中列举近年来我市信息技术优质课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对当前影响信息技术优质课教学质量的五个常见现象进行分析反思,透析其生成的内在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与广大同行共同探讨现象一:低效提问充斥课堂案例1:八年级《感受Excel的基本功能》师:(手拿纸质表格)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生:纸!师:这些是表格,怎么做出的呢?用老方法行不行?生:不行!案例2:七年级《使用“画图” 软件》师:大家看看刚才老师展示的flash动画里面是什么?是不是图片?生:是!师:是用什么做的?生:电脑!师:是用画图工具,大家会打开吗?案例3:六年级《制作板报》投影显示大标题:制作板报师:对雪凝、汶川地震中受到伤害的同学,我们不能亲自到现场奉献我们自己的一份力,所以采用我们自己的方式,是什么?生:制作板报!透析现象一:课堂提问作为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和课堂教学常用手段之一,课堂提问设计得成功与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3直接关系着一节课的成败科学适时适度的提问,能有效的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反之,低效、无效的课堂提问,则会导致课堂提问有效率的降低,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以上的 3 个案例,在信息技术课堂上随处可见,然而经过“精雕细琢”的优质课上为什么也会出 现这样低效,甚至无效的提问呢?究其内在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源于教师在信息技术日常教学中提问的随意性由于信息技术教学没有升学的压力与考核的动力等原因,日常教学质量堪忧,然而优质课上许多恰当而富有艺术性的提问,往往来自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素材的积累和对问题深入细致的思考,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日常教学中,为 提高自身的课堂提问技能,笔者认为,不妨首先思考“提问的目的”(见 下表),只有在提 问时有的放矢 ,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教学重点提问——强化记忆 针对疏忽问题提问——敲响警钟针对典型错误提问——吸取教训 针对新课引入提问——承上启下针对已学知识提问——温故知新 针对实验现象提问——触景生情针对解题技巧提问——启发思维 针对学习方法提问——授人以渔针对作业错误提问——反思前非 针对学生疑点提问——解感变通针对一题多解提问——发散思维 针对一题多变提问——触类旁通现象二:忽视课堂信息反馈案例4:三年级《智能ABC》师:家里有电脑的同学请举手!生:(大多数同学举手)师:很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智能ABC生:(一片哗然)师:首先我们来介绍输入法......4案例5:七年级《用画图工具制作奥运五环》师:现在我们来学习画奥运五环生:没问题!师:首先我们打开画图工具......(个别)生:(画好了)师:(继续讲解)画正圆,然后.....透析现象二: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反馈的信息充耳不闻,只严格按自己既定的“理想模式 ”教学。

      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曾说过:“一个有效的行 为必须通过 某种反馈过程来取得信息,从而了解目的是否已经达到 ”作为 教学过程控制者的教师,就必须通过课堂信息反馈,促使教学恰到好处地适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并即时反思课堂教学,从而调整课堂教学的密度、速度等,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究其内在原因,笔者认为,尽管优质课“借班上 课” 使得教师对学生知识基础了解不深,但教师课堂预设过于周全才是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在这里,我们倡导教案“留白 ”,所谓的教案“留白” ,就是指教案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具体来说就是教案的书写在内容上不要过于详尽,形式上不要过于琐碎,结构上不要过于封闭和程式化,以便能够适应新情境、容纳新内容、确立新策略,为教学中师生间的互动共振、互生新知、互建新情留有余地这样的教案能够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之间形成一种特殊的“张力” ,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保持一种宽阔的思路和开放的观念,更容易纳入新的内容,适应新的情境,随时改变原有的设计,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态化现象三:给“冷场”降温师:我们班同学怎么了?今天死气沉沉的?师:同学们今天不够活跃哦!5师:我们班的同学今天怎么无精打采的?透析现象三:一个师生互动,生机勃勃,充满乐趣,问题回答高效的课堂,是每个教师渴望并追求的目标,优质课上更是如此。

      但在实际教学中有时却事与愿违,教师在上面“苦心经营” ,学生在下面却“ 毫不领情”,这种现象就是平常所 说的课堂问答的“冷场” 现象在信息技术优质课活动中,同样 不难看到尴尬的“ 冷场”现象,通常学生对教师的讲解或提问不作反应如果此时教师不从自身因素出发,及时对学生的学习心态做出合理、正确的判断,“学生没听明白? ”“学生不感 兴趣?” 或重新 组织自己的教学语言, “换个语 气?”“ 换种方式? ”“换个角度?”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而是一味对学生表现持不满意态度,只会让“冷场” 持续降温,最后骑虎难下,愈加尴尬究其内在原因,笔者认为,这一现象的产生主要缘于教师在“备学生”时没有下足功夫要避免不合 时 宜的“冷场”,不妨思考“备学生”时是否围绕 学生的学科认知特点和 规律,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的经验基础和生活关注点,学生的能力和兴趣等内容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与水平状况,创设符合和适应学生学习的情境,学生才会积极参与,主动获取知识,自觉地训练技能现象四:“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案例6:四年级《插入艺术字》硬件条件:每生一台计算机,联网制作海报,师让相邻学生两人一组在一台计算机上合作完成任务,但有不少学生独自在自己电脑上完成任务。

      师:(教室巡视)你怎么也做了?你不要做,你念,一个念,一个做案例7:六年级《制作“庆奥运” 板报》硬件条件:每生一台计算机,联网6师将学生前后四个人分为一组完成板报制作,并规定一人负责找图片,一人负责设计艺术字,一人负责设计版面,一个负责找奥运相关文字资料,完成后上传到负责版面设计的同学电脑中,“合作” 完成后,上传 作品至教师机于是,完成任 务的同学都围拢在设计版面的同学身旁,等待着将自己的作品应用到板报中透析现象四: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是各级各类评选活动中的“ 亮点” ,自然也成为 了优质课上教师们追崇的对象在案例6和案例7中,表面看去,似乎学生都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有一定的交流,但仅从教师随意分组就可看出, “组内异质、组间 同质” 的原则丝毫没有得到体现 ,又何谈小组合作的学习效率呢?并且,就教学内容而言,笔者认为学生完全有能力、有条件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此时, “不合作” 胜过“合作”, 应宁缺勿滥究其内在原因,笔者认为,教师因没能真正领会合作学习的内涵而陷入实践误区合作学习内涵中,除了将小组作为合作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外,小组中成员相互依赖,成员间是一种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相互关系。

      此时,我们会提出,在信息技术优质课上,何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较为合适呢?笔者认为,其一,教学难点当大多数学生半信半疑,没有十足把握,或是一知半解、无从下手时其二,疑点解决学生经过独立学习后提出的疑问其三、争论点当答案出现不确定性、多解性时现象五:课堂反馈过于简单临近下课时)师:老师给大家展示几幅不错的作品!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快速浏览一下大家的作品!师:老师看了一下,同学们的作品都完成得很不错!师:这位同学的作品很不错!很有特点!这位同学的作品也7做得很好....透析现象五: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反馈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 ”而在信息技术优质课上,本是教学效果展示窗的“学生作品展示”往往匆匆结束,不禁让评委和观摩老师感到遗憾和惋惜究其内在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在于教师对课堂反馈缺乏正确的认识、教师的预设束缚了教学过程当然,课堂总是千变万化的,并不存在一种固定的反馈策略能适应各种课堂状况但是,只要教师对课堂反馈有清楚的认识,并重视发挥课堂反馈的作用,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策略,走出简单评价的困境,最大限度地实现课堂反馈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1]刘冬,高峰.课堂反馈:走出简单评价的困境[J].课堂教学,2008,(04)[2]杨晓梅.信息技术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及干预策略[J].丽水学院学报,2010,(04)[3]王卫全,李艺.信息技术优质课展评工作流程与建议[J].信息技术教育,2007,(02)[4]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坛.新课改条件下,信息技术优质课“优”在哪里[EB/OL].[2010-11-14]. 信息技术何去何从[J].电化教育研究,2007,(03)[8]王爱胜.多媒体集成:必要性决定表现力[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11)[9]钟红霞.我们离“优质”还有多远[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03)[10]任梅.浅谈上好一堂优质课的课前准备[J].读与写杂志,2009,(01)。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