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学教师之开学典礼演讲稿.docx
10页中学教师开学典礼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可爱的同学们:大家好!站在九月的晨光里,看着你们眼中闪烁的期待,我忽然想起二十年前自己作为学生走进校园的模样——那时的我以为,老师就是“把课本讲明白”的人;而今天,当我站在讲台上第十八年,才懂得教师这份职业,是要做“给未来种种子的人”这些种子,可能是课堂上某个不经意的提问点燃的好奇,比如讲到“光合作用”时,有同学问“树叶秋天变黄,是不是因为阳光不够了”,我们围着这个问题查资料、做实验,最后发现答案里藏着植物与季节的温柔约定;可能是犯错时那句“没关系,我们再来一次”种下的勇气,就像上届有个学生在演讲比赛忘词大哭,我递给他一瓶水说“明天在教室给我一个人再讲一次”,后来他成了校园广播站的主力;也可能是毕业多年后,你们依然记得的“做个善良的人”那句叮嘱,就像我至今记得初中老师说“帮同学捡一支笔,比考一百分更重要”今天,我不想说“新学期要努力学习”这样的老话,想和大家聊聊“我们要一起成为怎样的人”——对老师而言,是做“会发光的引路人”;对同学们来说,是做“敢生长的追光者”先说老师该如何“发光”真正的教育光芒,从来不是“居高临下的灌输”,而是“蹲下来与你们并肩看世界”。
去年教过一个叫小宇的学生,他总在数学课上画漫画,作业本背面满是奇奇怪怪的机器人、会飞的房子有次我收作业时,发现他画的机器人关节处标着“∠1=60°”“AB=CD”,当下就明白了——这孩子在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几何我没有没收他的画笔,而是拉过椅子坐在他旁边:“你画的这个机器人,手臂转动时,是不是用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他猛地抬头,眼睛亮得像星星那天课后,我们聊了四十分钟,他讲漫画里的机械原理,我讲课本里的几何定理,最后约定:他可以用漫画记录课堂知识,比如用“两个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画成“两个小机器人合体变飞船”,而我在教室后墙开辟了“数学漫画角”每次新内容讲完,他的漫画就成了最好的复习资料,班里几个不爱学数学的同学,居然跟着他的漫画弄懂了全等三角形期末时,小宇的数学成绩从及格线冲到了八十三分,更重要的是,他的作业本再也没出现过空白,画纸背面的公式写得工工整整这个故事让我明白:老师的光芒,在于“看见每个学生的独特”——有的学生是向日葵,需要在阳光下大胆绽放,就像课堂上总爱抢答的孩子,要给他们足够的表达空间;有的学生是含羞草,需要在耐心等待中慢慢舒展,就像回答问题会脸红的同学,要笑着说“没关系,想好了再告诉我”;有的学生像小树,看似沉默,根系却在悄悄生长,就像总坐在角落但笔记记得最认真的孩子,要在作业本上写下“你的思路比答案更精彩”。
我们要做的,不是把所有人修剪成一个模样,而是帮你们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长方式,就像园丁不会强迫玫瑰长成松柏,而是让每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这种“发光”还体现在“承认自己的不完美”上学期讲物理课的“量子力学初步”,讲到“薛定谔的猫”时,后排突然有人举手——是平时最不爱说话的女生小雅老师,平行宇宙真的存在吗?如果存在,另一个宇宙的我是不是比我勇敢?”这个问题像颗小石子,在教室里激起一圈涟漪我当时确实没研究过,便把教案合上说:“这个问题我需要查资料,我们明天同一时间,带着各自的发现来讨论,好不好?”那天晚上,我翻了三本物理科普书,还请教了大学时的导师,凌晨两点才整理出满满三页笔记没想到第二天进教室,小雅抱着一摞书在等我,里面有《时间简史》的青少年版,还有她自己画的“平行宇宙分支图”那节课我们没上课本内容,围着讲台聊了整整四十五分钟,从量子叠加聊到“如果能回到过去最想做什么”,连平时睡觉的男生都竖着耳朵听下课时,有个男生说:“老师,原来你也有不会的啊我笑着说:“老师当然有不会的,所以才需要和你们一起学后来发现,那节课后,班里提问的人多了一倍,有同学在作业本上写“原来提问不可怕,老师也会和我们一起找答案”。
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不是老师向学生“传递标准答案”,而是师生共同“探索未知的旅程”我们会在板书时写错字,会在讲题时突然卡壳,会在你们提出新奇想法时恍然大悟,但这份“不完美”恰恰是最好的教材——它教会你们“不懂就问,错了就改”,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量就像我总对学生说:“老师最大的本事,不是什么都知道,而是知道如何带着你们一起寻找答案老师的光芒,更要照进“课本之外的角落”去年冬天特别冷,班里的小雨同学总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薄外套,袖口都磨破了我私下了解到,他父母在外地打工,跟着奶奶过,家里条件不太好如果直接把自己的羽绒服给他,孩子可能会觉得难堪于是我在班会上说:“天气冷了,老师发现大家衣柜里肯定有穿不上的旧衣服,我们搞个‘温暖交换’吧——把干净的旧衣物带来,放在教室后面的‘爱心角’,需要的同学可以自己选,同时也可以留下一件自己用不上的小东西当回礼第二天,“爱心角”堆满了毛衣、围巾,还有同学带来了全新的手套小雨那天课间去选了一件深蓝色的羽绒服,尺码刚刚好更让我感动的是,他从书包里拿出一个用硬纸板做的笔筒,上面贴着他画的向日葵,旁边压着一张纸条:“这个笔筒陪我写了半年作业,希望它能帮到你后来我发现,“爱心角”成了班里最热闹的地方,有人用漫画书换资料,有人用篮球换跳绳,连最调皮的男生都在纸条上写“这个橡皮擦有点脏,但很好用”。
教育的温暖,从来不是“施舍式的帮助”,而是“让每个生命都能体面地被照亮”我们会在你们难过时递上一张纸巾,就像上次月考后,有女生趴在桌上哭,我没说什么,只是放了首她喜欢的歌,等她抬起头时,桌上多了颗糖;也会在你们为了集体荣誉拼搏时,和你们一起喊破嗓子,就像运动会上,全班为最后一名的长跑选手加油,我嗓子都喊哑了;会在你们犯错时严肃批评,比如有人故意弄坏同学的文具,我会让他自己修不好就买新的,但更会在你们改正后,第一个为你们鼓掌——那个弄坏文具的男生,后来成了班里的“修理小能手”,我在班会给他颁了“改过奖”因为我们深知:你们未来要面对的世界,不仅需要知识,更需要“被人温柔对待过”的底气,这种底气会让你们在遇到困难时,相信总有人愿意拉一把;在看到别人需要时,愿意伸出手去帮一把再说说同学们该如何“追光”追光不是“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是“找到自己的光源,然后勇敢地发光”记得前年毕业的一个女生叫林晓,她成绩中等,每次考试都在班级二十名左右,但我总在放学时看到她帮食堂阿姨擦桌子,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甚至会蹲下来帮低年级同学系鞋带有次班会讨论“什么是成功”,大家都在说“考上重点高中”“拿竞赛奖”,只有她说:“我可能考不上最好的大学,但我想做个让人感到温暖的人。
这句话让全班安静了很久,后来有个男生站起来说:“上次我崴了脚,是你扶我上了三楼那天的班会开了一个小时,大家突然发现,原来成功可以有这么多种模样同学们,“追光”的方向从来不止一条——有人在解题时眼睛发亮,那是知识的光,就像数学竞赛拿奖的同学,能在数字里找到乐趣;有人在帮助别人时笑容灿烂,那是善良的光,就像林晓,用小事温暖身边的人;有人在舞台上自信起舞,那是热爱的光,就像文艺委员,每次排练都练到汗水湿透校服;有人在摔倒后重新站起,那是勇气的光,就像下面要说的小明重要的不是你追的光有多亮,而是你是否在认真地、努力地成为自己,就像夜空里的星星,有的亮一点,有的暗一点,但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发光这种“追光”需要“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你们可能会在考试失利后偷偷掉眼泪,把试卷揉成一团又慢慢展开;会在和同学发生矛盾时后悔不已,想道歉又拉不下脸;会在被老师批评后觉得丢脸,低头盯着脚尖能盯一节课——这些都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去年运动会,小明在100米决赛中刚跑出十米就摔倒了,膝盖蹭掉一大块皮,血瞬间渗了出来我们都以为他会放弃,没想到他咬着牙慢慢爬起来,一瘸一拐地继续往前跑全场先是安静,然后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连裁判老师都站起来为他加油。
最后他跑到终点时,全班同学都冲了过去,有人递水,有人想扶他,他却摆摆手说:“我自己能走,我完成了后来他在日记里写:“我虽然没拿到名次,但我战胜了想放弃的自己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比冠军还厉害成长从来不是“永不犯错”,而是“在错误中学会更好地出发”就像树的枝干,总会有弯曲的地方,总会有被虫蛀过的痕迹,但正是这些不完美,才让每棵树都独一无二,才让每圈年轮都藏着故事所以别怕写错字,每个涂改液的痕迹都是在告诉你“下次会更好”;别怕被批评,老师的话再严厉,藏在背后的都是“我相信你能改”;别怕和别人不一样,就像花有红有黄,草有高有矮,你本来的样子就很好追光”更要懂得“与他人并肩”记得去年拔河比赛,我们班和三班争夺冠军,最后绳子中间的红线只差五厘米就过线了,我们还是输了队员们都低着头,有人甚至哭了就在这时,班长突然说:“大家抬头,我们去祝贺三班!”于是十五个男生互相搀扶着,一瘸一拐地走到三班队伍前,齐声说“恭喜你们”那一刻,全场的掌声比冠军得到的还响亮,裁判老师说:“这才是真正的体育精神真正的追光者,从来不是“独自闪耀”,而是“懂得让光芒互相照亮”你们会在小组合作中为了一个创意争得面红耳赤,就像上次做科学实验,两组同学为“用什么材料做桥梁”吵了起来,最后却合作做出了最结实的模型;也会在对方遇到困难时默默递上一支笔,就像考试时有人笔没水了,旁边同学悄悄塞过去一支;会在竞争中拼尽全力,比如期中考试前大家互相较劲刷题,却在考后一起分享错题本;更会在别人成功时真心喝彩,就像文艺汇演时,我们班的节目得了二等奖,大家却使劲为得一等奖的班级鼓掌。
这些瞬间,比任何分数都更能定义“优秀”因为未来的世界,需要的不是孤军奋战的英雄,而是懂得协作的伙伴——就像雁群南飞时,总有大雁轮流领飞,互相借力才能飞得更远新学期,我们想和大家一起做三件事第一件事:“建立一个问号本”不是记录标准答案,而是写下那些“想不通的问题”——为什么月亮会跟着人走?为什么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季节开放?为什么有的人喜欢热闹,有的人喜欢安静?为什么数学公式不能像歌词一样好记?这个本子不用工整,不用漂亮,甚至可以画满小问号每天放学前,我们留五分钟“问号时间”,大家可以随便问,老师答不上来的,就一起查资料、做实验上周我备课时,突然想到“为什么秋天的天空看起来更高”,查了资料才知道和“空气湿度”“阳光折射”有关,这个问题就很适合写进问号本这些问号,会成为你们探索世界的起点我们的老师会和你们一起找答案,哪怕最后也没有标准答案,比如“人为什么会做梦”至今没有完全解开的秘密,这个探索过程本身就很有意义——它会让你知道,世界上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而思考的快乐,比答案更重要第二件事:“发起一场善意接力”从给同学一个微笑、帮老师擦一次黑板、捡起地上的一片纸开始,把温暖传递下去我们会在校园里设置三个“善意信箱”,一个在教学楼大厅,一个在食堂门口,一个在操场边的梧桐树下。
你们可以把看到的暖心事写下来投进去,比如“今天看到张老师帮同学背书包”“同桌借我橡皮时说‘这个牌子好用’”每周五的班会,我们会选几封信在广播里读,期末时,我们一起把这些故事编成一本书,书名就叫《我们的小温暖》每个投稿的同学都会在书里留下名字,多年后再翻开,你会发现:原来自己的一个小小举动,就能给别人带来大大的力量;原来温暖就像蒲公英的种子,风一吹,就能长满整个校园第三件事:“举办一次‘不完美展览’”就在元旦前后,我们会在体育馆开辟一块地方,展出你们写错的作文、画砸的画、失败的实验报告、没考好的试卷,旁边一定要附上一句“我从中学到了什么”比如“这篇作文跑题了,下次我要先列提纲”“这个实验没成功,因为我忘了加催化剂”“这次数学考砸了,发现几何证明题还是不熟练”我们还要请每个老师也拿出一样“不完美的东西”,比如我会带去年讲错的一道物理题的备课笔记,上面有我后来写的“为什么会错——没考虑到学生还没学过这个公式”让我们一起明白:那些没做好的事,不是耻辱,而是成长的脚印就像爱迪生发明电灯,失败了上千次,他却说:“我只是找到了上千种不能成功的方法展览结束后,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