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2026学年度高考复习:古代诗歌常见题材.docx
34页第七章 古代诗歌鉴赏古代诗歌常见题材题材一 送别怀人诗【题材特点阐释】特征内涵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与亲朋好友离别送别之际,他人往往设酒饯行,折柳相送,吟诗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这类诗即为“送别怀人诗”标志①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等字眼②常见意象:“柳”“酒”“月”“水”四大意象(“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也常在送别怀人诗中出现)内容情感内容送别诗涉及的范围极广:有君臣官场赠别;有朋友相别;也有亲人、情人送别等情感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志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注: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考生在答题时,也要多角度去思考常用手法①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诗人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眼前有伤离之意的物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情③以乐景衬哀情(乐景写哀情或反衬)④想象(虚写或虚实结合)送别诗中作者常借助想象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怀教材链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代表作品李白《金陵酒肆留别》、白居易《除夜寄弟妹》、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孟浩然《留别王维》、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等题材二 羁旅思乡诗【题材特点阐释】特征内涵诗人因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等,对所见所闻有所感,借此抒发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和人生感叹、漂泊愁苦等情感的诗标志①标志中多有“客舍”“登高”“望月”“忆”“寄”“行”“思”等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称②常见意象: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沙鸥、孤雁、浮云、梧桐、西楼、高楼、流水、井等内容情感内容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叹情感①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③或表达人生的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等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常用手法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②衬托,以乐景衬哀情(以乐景写哀情)③对写法(借对方抒情)。
诗人明明在苦苦思念对方,却不进行直接描述,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④因梦寄情,虚实结合教材链接杜甫《登高》、王湾《次北固山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代表作品杜甫《月夜忆舍弟》、韦应物《闻雁》、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晏几道《鹧鸪天》、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题材三 山水田园诗【题材特点阐释】特征内涵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标志①山水田园诗分为山水诗与田园诗:山水诗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田园诗指主要以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的诗②常见意象: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内容情感内容自然山水草木与田园风物情感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②借凄风苦雨来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③憎恶黑暗的社会现实,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④以恬淡之心描写山水清幽,表达诗人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之情⑤对现实不满或怀才不遇的苦闷常用手法(1)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等修辞手法(2)写景的表现手法有:①白描与工笔;②渲染、烘托、通感等;③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④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静为动与化动为静)(3)常用的抒情方法:①借景抒情,融情于景;②以乐景写哀情(反衬)教材链接孟浩然《过故人庄》、陶渊明《归园田居》代表诗人与作品 代表诗人: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代表作品:陶渊明《饮酒》、王维《终南山》《鸟鸣涧》《鹿柴》等题材四 边塞征战诗【题材特点阐释】特征内涵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标志(1)标题中往往有“行”“军”“征人”“塞”“戍”等与军旅有关的字词(2)常见意象:①自然景物类:黄沙、秋月、大漠、孤城、边关、雨雪、风沙等。
②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关、玉门关、黄河、阴山、楼兰、蓟北等③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羌笛、琵琶、战马等④乐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等⑤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等内容情感内容从军出塞、征战备战、民族交往、塞上风情、边疆苦寒等情感①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②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③对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的赞美④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⑤凄苦哀怨的厌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⑥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向往常用手法①修辞方面:夸张、比喻、互文、对比、用典等②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侧面烘托、动作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③意境的营造方面:景物烘托、虚实结合等手法教材链接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李贺《雁门太守行》代表诗人与作品代表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等代表作品:高适《燕歌行》《别董大》、王昌龄《出塞》《从军行》、王之涣《出塞》、王翰《凉州词》、李白《关山月》《塞下曲》、杜甫《兵车行》等题材五 咏史怀古诗【题材特点阐释】特征内涵以历史事件、人物、陈迹等为题材,借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抒发诗人对历史的兴衰之感,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等为题材的诗标志标题中常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以及古人名等内容情感内容借怀古感叹个人命运的坎坷、今昔变化情感①感慨盛衰无常,喟叹朝代兴亡变化②缅怀先贤,表达对其敬仰或惋惜;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③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常用手法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②对比手法。
诗人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③化用典故诗人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④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乐景或盛景)衬悲情⑤想象(虚实结合)教材链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杜牧《赤壁》代表诗人与作品代表诗人:李商隐、杜甫、孟浩然、杜牧、刘禹锡、王安石等代表作品:刘禹锡《乌衣巷》《西塞山怀古》、杜牧《过华清宫绝句(其一)》《题乌江亭》、李商隐《隋宫》《贾生》《马嵬》等题材六 咏物言志诗【题材特点阐释】特征内涵借助吟咏自然之物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的诗标志①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事物诗人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韵、精神进行吟咏②多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目形式内容情感内容单纯咏物、托物言志(寓意)、托物喻理、托物讽世情感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②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③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常用手法①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主要有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②从修辞手法看,主要是比喻、象征、拟人和夸张等③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教材链接陆游《卜算子·咏梅》代表作品王安石《梅花》、骆宾王《在狱咏蝉》、郑板桥《竹石》、于谦《石灰吟》、柳宗元《早梅》等题材七 即事(景)抒怀诗【题材特点阐释】特征内涵即事(景)抒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或者眼前景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
即事(景)诗,一般来说并无严格的界定,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如怀亲、送友、思乡,抒发人生感慨、闲情逸趣等,一般皆可笼统地称之为“即事(景)抒怀诗”标志(1)诗歌中包含叙事或写景内容,重点在作者由所叙之事或所写之景而生发的感慨之情即事抒怀偏重于叙事,即景抒怀偏重于写景,其重点在“抒怀”(2)标题往往有“即事”“即景”“抒怀”等词内容情感内容即事(景)抒怀诗的基本内容是随意出现在身边之事、身边可见之景包括思亲、送友、怀乡、赠人、表达人生感悟、抒写闲情逸趣等情感(1)寄情山水,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2)表现了作者向往悠闲舒适的隐居生活的情趣(3)抒写政治上的失意和对世事的感慨(4)对现实愤慨、不满和壮志难酬及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情常用手法(1)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2)叙事写景的表现手法有:①虚实结合;②衬托(以动衬静、以乐衬哀);③侧面描写的运用;④白描与细描的手法(3)常用的抒情方法:①直抒胸臆;②借助典故,寄托情感;③借景抒情,委婉抒情教材链接《无题》(李商隐)、《春望》(杜甫)、《一剪梅》(李清照)代表作品杜甫《客至》、贾岛《寻隐者不遇》、叶绍翁《游园不值》、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李白《将进酒》、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杜甫《春夜喜雨》、杜甫《登高》、岑参《逢入京使》、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题材八 近几年考查的非常规题材近几年高考古诗歌鉴赏题目,选材范围更广泛,题材多样化,体裁不拘。
各地古诗鉴赏题的取材,除了常考的唐诗、宋词外,宋诗、明诗和清代诗词都有;除了常考的诗人如杜甫、苏轼等名诗人外,其他对大多数中学生来说属于非名人的如华岳、厉鹗等人的作品也有;既有怀古诗,也有咏叹诗、抒情诗、写景诗、咏物诗、叙事说理诗和述志诗、怀友诗等;除了常规题材外,还出现了题画诗、干谒诗等,可谓异彩纷呈,尽态极妍估计今后各地试卷的古诗取材,将更加趋向多样化一)题画抒怀诗题画诗,是指画家或鉴赏者根据绘画的内容所感而作之诗,即赏画者对绘画题材、内容、思想的评定,是对作品格调的艺术总结狭义的题画诗就是把诗题在画面上,是绘画章法的一部分;广义的题画诗,是品评画作之诗和题于画面之诗的统称规律总结】常见标题标题中往往含有题、丹青、画家名称、画作名称等字眼常见意象根据画作内容而定,属于诗画互补的审美意象山水画的题画诗以写景为主,人物画的题画诗以抒情为主,花鸟画的题画诗以状物为主常见情感诗的内容或抒发作者的感情(赞美、感叹),或谈论艺术的见地,或咏叹画面的意境常见技法①化静为动运用联想将画面上静止的景物、人物写活、写动,使画中景物、人物如在读者眼前②变无为有题画诗不仅写画面上有的景物,而且写画面上没有的景物。
③借题发挥大部分的题画诗还是作者借题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或表白自己的心志,寄托深沉的感慨,或宣泄内心的不满④虚实结合诗人善于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将诗情与画意融为一体,创造出优美深邃的意境二)干谒言志诗干谒言志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自荐信一些文人为求得进身机会(科举登第、入仕、入幕等),十分含蓄地写一些诗歌,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抱负,以求引荐规律总结】常见标题标题中往往含有奉呈、奉赠、投赠、献、上、显贵的官名(姓)等字眼常见意象诗风不同,意象不定朱庆余的温婉含蓄,多生活类意象;孟浩然的恳切朴素,多阔大类意象……常见情感①对自己才华的昂扬自信;②积极入仕的急切心情;③对推荐者的赞美;④潇洒旷达、傲视权贵的态度;⑤贫贱骄人、悲愤难鸣的心情;⑥命运多舛、出身寒微、无所依托的苦闷常用技法①比喻登龙门、折桂喻登第,落羽比喻落第,飞鸟、良马喻己孤鸿与燕雀相比,衬托高洁之志;凤凰与蚂蚁相比,显示双方地位悬殊干谒诗大都具有表里双层意蕴,其表层意蕴常取自比喻性的意象或描述性的意象;而里层意蕴则取自象征性的意象。